来源:兵团日报
就业“大篷车”开到家门口
——四师可克达拉市创新就业服务载体的探索与实践
兵团日报常驻记者李惠 通讯员胡海斌、张园
“就业还是家乡好,赚钱顾家两不误。”四师七十九团居民依努尔·阿勒别克是个单亲妈妈,因为家住偏远牧区,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一直待业在家。直到前不久,就业“大篷车”直达她家门口,帮助她在新疆天蕴有机农业有限公司找到了适合的岗位。
今年以来,四师可克达拉市靠前服务,创新思维,拓途展径,将就业服务业务与“大篷车”联体,合成就业“大篷车”新载体,线上线下并举,采用“10+N”模式构建“四梁八柱”,开展以人员招聘为主,配套政策宣传、企业推介、就业指导、岗位推荐等系列服务活动,受到用工单位和劳动者欢迎。
国家级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兵团分区工作人员在四师六十三团为园区企业招工(摄于3月29日)。兵团日报常驻记者李惠、刘梅君 摄
截至7月底,该师市实现新增就业4508人,其中帮扶671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完成兵团目标任务的83.9%。
搭建就业平台就是这么“牛”
“这个插座回路线路改正,就可以解决跳闸现象。”
“安装闸刀开关时,要按照电器功率的大小选择。”
……
8月16日上午,在国家级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兵团分区(以下简称“兵团分区”)天源三维公司生产车间,52岁的电焊工耿占涛正和同事复查电器设备。
“今年6月2日,我通过上门服务的就业‘大篷车’实现了就业,月工资达到7500余元。”耿占涛激动地说,“公司离家仅有1.5公里,上下班非常方便。”
就业“大篷车”平台流动、灵活、便捷,以针对性强的特点和优势,使入驻四师可克达拉市的重点企业获益多多。
今年,兵团分区通过开展“就业大篷车,送岗到家门”活动,联合周边团场、县市举办兵地融合就业招聘会,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吸纳具有专业技能人才和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主渠道作用,在师市辖区范围内上门招聘,为园区企业解决用工500余人,并享受免费岗前培训。
“大篷车”的原意是流动服务的有顶货车。今年,四师可克达拉市利用“大篷车”流动、灵活、便捷的特点,建立了就业“大篷车”平台,让更多的人实现了再就业。
为使就业“大篷车”平台发挥最大效应,四师可克达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通过现场和网络服务同步、“实体车”和“网络大篷车”并用,双通道打通人力资源服务“最后一公里”。
与此同时,该师市打破地域限制,以“四师职介”微信公众号为主阵地,不定期开启“网络大篷车”,开展岗位推介、电话沟通、视频面试、政策解读等活动,联手新媒体开展“直播带岗”“云上荐岗”活动,为求职者足不出户求职就业提供便利。
就业“大篷车”流动进团场下连队、入集市到校园,将惠民政策和就业岗位直接送到职工群众身边,帮助他们在“家门口”实现就近就便就业。
提供优质服务就是这么“暖”
“七十七团特色民宿主要集中在康苏宜居别墅区,这里的民宿风格各异,打开窗户就能看见雪山、油菜花田……”8月12日,在四师七十七团民宿旅游点,大学毕业生阿丽娅·托合塔尔江正在为前来旅游的客人进行讲解。
7月刚毕业,阿丽娅·托合塔尔江就参加了由四师可克达拉市人社局承办的兵团乡村旅游服务示范班,8月培训班一结业她就顺利入职了。“这样的就业服务简直太贴心了。”阿丽娅·托合塔尔江说。
阿丽娅·托合塔尔江参加的培训班,所学内容涵盖了乡村旅游服务、客房保洁、大盘菜制作等就业技能,该师市159名学员通过理论授课、现场教学、活动体验、教师点评等形式,掌握了基本就业技能,实现了就近就业。
“用心用情做工作,配套服务全覆盖”。是四师可克达拉市扎实做好就业工作的亮点。今年,该师市聚焦就业“大篷车”平台,不断伸延服务内涵,构建起立体化服务新格局。
今年,四师可克达拉市推介重点企业26家,宣传就业政策13场(次),现场为1000余人次进行政策答疑解惑;接送求职人员到招聘企业实地参观,其中组织六十四团150余名富余劳动力赴新疆沂利泓生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实地参观,七十九团和尼勒克县240名青年乘车参加了“企业开放日”活动。
与此同时,该师市以“四师职介”微信公众号为“主阵地”,推出就业“大篷车”之岗位进家门、政策进家门、指导进家门、常识进家门、提醒进家门、维权进家门等6个系列专题(专栏),向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等服务群体及时推送就业“大篷车”活动信息,推送职业指导专题视频讲座资料3场(次),短信“一对一”发送就业创业相关政策覆盖高校毕业生1462人。
今年3月以来,就业“大篷车”累计开展专项服务32场(次),134家用工单位提供岗位7314个,达成就业意向3279人,帮助1142人成功就业。
兵地融合效果就是这么“好”
前不久,四师可克达拉市人社局联合伊宁市人社局,以及伊宁市周边乡镇分别召开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对接会和巡回招聘会,共同推动双方富余劳动力实现就近就地就业。
国家级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兵团分区同园区企业参加“职引未来”——2023年大中城市巡回招聘“新疆站”招聘会暨自治区民营企业服务月活动启动仪式在伊犁师范大学隆重举行(摄于4月14日)。兵团日报常驻记者李惠、通讯员刘梅君 摄
为推动兵地就业融合发展,近年来,四师可克达拉市与周边乡镇多方合作共建,持续开展培训学习、技术交流、联合招聘等就业共建活动,提高双方就业人员专业水平和就业人数。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就业服务管理局负责人戚雨薇介绍说:“兵地就业合作共建,目的是促进兵地融合,带动更多劳动者就业。”
近年来,四师可克达拉市在打造兵地融合发展新品牌上狠下功夫,自觉融入兵地人力资源融合发展大局,立足师市,组织部分团场就近就便与对应县市联合召开现场招聘会,组织重点用工单位远赴乌鲁木齐、兰州、四川等地招员纳才。
四师可克达拉市先后协调六十六团、七〇团、兵团分区,分别与霍城县、伊宁市、霍尔果斯市开展“一对一”结对共建,组织重点企业到乌鲁木齐、兰州、成都、重庆和霍城县清水河、惠远等地招员纳才,到伊犁技师培训学院、伊犁师范大学等院校招才纳贤。
同时,指导七十二团、七十三团、七十五团、兵团分区等团场企业分别联手新源县、巩留县、昭苏县、尼勒克县、霍城县,将企业用工“流动招聘会”开到地方群众家门口,打通“最后一公里就业连心路”;协调兵团分区和霍城县、霍尔果斯市结对“联姻”,协调伊宁市和六十六团、七〇团“一对一”结对共建,共享人力资源发展。据统计,今年以来,兵地双方共有55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1200个,363人达成初步就业意向,帮助就地实现转移就业300余人。